截至2025年3月31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的最新状况如下:
1. 债务重组进展:
华夏幸福正在推进《债务重组计划》。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设立自益型财产权信托计划,拟以该信托计划受益权份额抵偿不超过240.01亿元的金融债务。截至3月20日,已实施完毕的信托抵债交易金额为223.48亿元,剩余16.53亿元的信托份额抵债交易工作正在进行中。
截至2025年2月28日,华夏幸福的《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通过签约等方式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约为1922.73亿元,包括境内公司债券和境外间接全资子公司发行的债券重组。
2. 资产出售:
华夏幸福的下属全资子公司固安华夏幸福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向固安产发园区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新兴产业示范区卫星城科技大道标准厂房项目部分房屋建筑物及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金额为5.37亿元。此次交易旨在推进“保交楼”进展,加快安置房建设,确保施工进度。
3. 公司概况:
华夏幸福成立于1993年5月28日,注册资本为391438.1782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文学,注册地址为河北省固安县京开路西侧三号路北侧一号。公司主营业务为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和商业地产及相关业务。
公司目前董事长为王文学,董秘为黎毓珊,实际控制人为王文学(持有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11.24%)。公司员工人数为10206人,参股公司778家。
4. 业绩表现:
华夏幸福2021年至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1.81亿元、319.42亿元和359.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33%、26.03%和12.4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30亿元、15.83亿元和60.2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164.79%、104.06%和479.62%。
以上是华夏幸福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最新状况。最近华夏幸福的动态可是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呢!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地产巨头,如今却陷入了债务泥潭,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华夏幸福最新状况的神秘面纱,看看这家公司究竟怎么了。
债务危机:华夏幸福的“紧箍咒”

华夏幸福,这个名字在房地产界可是响当当的。近年来,这家公司却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华夏幸福2024年度预计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亿元到-4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更是高达-133亿元到-113亿元。而在2023年,华夏幸福的利润总额为-90.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0.2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101.80亿元。
面对如此巨额的亏损,华夏幸福表示,随着公司债务重组工作的持续推进,整体资金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债务存量金额仍然较大。同时,随着房地产存量项目竣备、交付、结转,导致可承载利息资本化的项目载体进一步大幅下降,当期利息资本化率极低,从而财务费用处于高位。
债务重组:华夏幸福的“救命稻草”

面对如此严峻的债务危机,华夏幸福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据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通过签约等方式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约为1922.73亿元,其中包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发行的境内公司债券371.3亿元债券重组以及境外间接全资子公司发行的4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5.32亿元)债券重组。
此外,华夏幸福还以下属公司股权搭建的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抵偿金融及经营债务合计金额约为218.34亿元。具体来看,华夏幸福以下属公司股权搭建的幸福精选平台股权抵偿金融债务金额约为156.73亿元,相关债权人对应获得幸福精选平台股权比例约为38.47%;以下属公司股权搭建的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抵偿经营债务金额则约为61.62亿元,相关债权人对应获得幸福精选平台股权比例约为2.90%。
转型之路:华夏幸福的“破局之道”

面对债务危机,华夏幸福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公司表示,将持续推进《债务重组计划》,推动金融债务重组协议签订等各项工作,以进一步减轻公司财务费用压力。同时,华夏幸福还将聚焦业务开展,坚持提质增效,坚定全面转型产业新城服务商战略方向,加快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市场反应:华夏幸福的“冷暖自知”
尽管华夏幸福正在积极应对债务危机,但市场对其前景却并不乐观。截至1月17日收盘,华夏幸福收报2.51元/股,目前公司的总市值仅为98.23亿元。与曾经的辉煌相比,华夏幸福如今的市场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
在房地产板块全面回暖的背景下,华夏幸福能否抓住机遇,实现华丽转身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